Responsive image
 首页   研究动态   大家访谈   学者风采   古典今译   论著选刊   学术沙龙   古典学评论   缙云书评   研究资源   关于我们
波希关系与色诺芬《希腊史》——徐松岩教授做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大夏世界史高端讲座
(发布日期: 2020-11-06 15:20:18  阅读:次)    
 

2020年11月5日晚7点,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古典文明研究所所长,希腊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徐松岩教授应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邀请,做客大夏世界史高端讲座,讲座通过腾讯会议举行,题目为“波希关系与色诺芬《希腊史》”,由华东师范大学李海峰教授主持,整个讲座共持续约2小时,来自国内各个高校的师生及海内外的学术爱好者共220余人倾听了此次讲座。

晚上七点,讲座准时开始。主持人李海峰教授先对徐松岩教授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随后徐松岩教授教授开始正式讲授。徐松岩教授首先提到了波斯—希腊关系内涵的界定,指出这里所说的“波斯”系指波斯帝国、波斯统治者、波斯人;希腊则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希腊半岛及附近岛屿;二是指包括小亚细亚及附近岛屿、赫勒斯滂、黑海沿岸的希腊城邦,大致相当于“希腊世界”的概念;三是指希腊人。讲座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探讨波希关系。徐松岩教授提醒道“波斯”“希腊”的概念内涵都是动态演变并且是多层面的。波斯人有时候也包括希腊人,如波斯战争时期的“波斯人”。薛西斯御驾西征的波斯大军,海军主力之一就是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公元前479年普拉提亚决战,波斯军中有数万希腊人。

随后,徐松岩教授按时间顺序梳理古代波斯—希腊关系。

一、从倾力西征到相对和平: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前的波斯-希腊关系

徐松岩教授指出,在从公元前545年起小亚细亚希腊诸邦臣服于波斯,居鲁士大帝对希腊统治较为松散,受到了希腊人的欢迎,到了大流士时期,波斯开始征税,因此希腊人称居鲁士是父亲,冈比西斯是主人,而大流士是商人。前522年大流士改革后希腊人便明显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了。波希战争时期(前500-479年)的波希关系也值得关注。伊奥尼亚诸邦的起义在波斯看来就是反叛,公元前481年希腊城邦组织反波斯同盟时,还有很多希腊城邦处于观望态度或者直接投靠波斯,没有参与反波斯的行动。徐教授提到,在公元前479年普拉提亚战役和米卡列海战之后,波希战争就已经结束。公元前454年后,雅典对波斯人的敌意就越来越少,它的主要注意力就放在了希腊世界里,它与属国的矛盾也就加剧了。波希战争的后果总体来说有4点。1、对于波斯而言,它失去了西部沿海地区第一、第三行省的统治,损失了来自这些地区的贡金。2、对于希腊和爱琴诸岛多数城邦而言,解除了来自东方的巨大武力威胁,使其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3、对于雅典而言,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扩张为囊括爱琴海及周边多地的海上霸国。4、对于原属波斯帝国的希腊诸邦而言,不过是更换了主人而已。前478-前413年是双方的相对和平时期,雅典在这一时期建立了反波斯同盟并对波斯发动了几次主要战役,在两次战役中,公元前468/467年的攸里梅敦河战役中波斯大败,但是在公元前460-455年雅典远征埃及却遭到了严重挫折,于是从前454年后雅典专心巩固和扩充自己在希腊世界的势力。在这以后的主要事件是449/448年卡里阿斯和约的签订。所谓卡里阿斯和约的存在与否还有待考证,就和约内容来说,它说明了雅典的霸权获得了波斯帝国的承认,众多希腊城邦从波斯帝国的纳贡者转变为雅典帝国的纳贡者。在前454年雅典侵吞了5000-8000塔连特的贡款。在前460-446年发生了所谓的“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前450-431年,雅典大兴土木,在前440/439年雅典征服了萨摩斯。在前433年雅典颁布了麦加拉禁令,这也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二、从隔岸观火到直接干预:前5世纪末波斯-希腊关系

公元前5世纪末的波希关系受伯罗奔尼撒战争影响很大。波斯在战争期间采纳了阿尔基比阿德斯的计谋,制定了“以希制希”的策略,阿尔基比阿德斯指出,波斯在战争中不要支持某一方,而是轮流支持陆上或海上强国,不要急于结束战争,而是让希腊交战双方彼此消耗,尽可能削弱其力量,将其从波斯境内清除,波斯基本采纳了这个策略,它成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对于波斯而言,“以希制希”成为公元前412年以后数十年波斯维持西部边疆安宁的长期策略。

 

三、从斯巴达称霸到 “大王和平敕令”(前404-362年)

徐松岩教授用五个贴切的小标题概括了这一时期的主要史事。

  1. 斯巴达称霸:力不从心

  2. 长征夺王权:牛刀小试

  3. 科林斯战争围魏救赵

  4. 雅典的复兴:举步维艰

  5. 底比斯崛起:昙花一现

首先是斯巴达的短暂霸权,公元前404年4月,斯巴达及其盟军攻入比雷埃夫斯,雅典不得不交出舰队,拆毁长城,失去独立和一切海外领地,成为斯巴达的附属国。战后的斯巴达暂时地获得了希腊世界的霸主地位,原属雅典的诸岛国以及小亚细亚的附属国(属邦)皆落入斯巴达的统治之下,斯巴达当政者没有统治如此大规模地域的基础和经验,它在各附属国普遍建立“十人执政”。即便这样,仅有约2500公民的斯巴达,也显得力不从心。 斯巴达在爱琴海地区的霸权实际上缺乏有效的统治手段,特别是缺乏应有的海上势力,虽有学者称其为“斯巴达帝国”,却也仅仅维持了十年左右;其次是希腊人对波斯的长征,在公元前401年春天,波斯王子小居鲁士率军与其兄争夺王位,实际上是一场争夺波斯王位的内战。色诺芬应朋友之邀,与12900名希腊雇佣军参与其中。在当年8月的库纳克萨之战中,叛军兵败,小居鲁士身死;约6000名希腊军于翌年春回到小亚细亚沿岸。西方史称“万人军长征”。 其实,细读《长征记》,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征”的成功,原本是波斯国王的一个成功的战术设计。对于色诺芬记载的如此明确的一个历史事件,西方学界历来有不同解读。长征结束后20年即公元前380年伊索克拉底在《泛希腊集会辞》的演说中提及;过了约50年,亚历山大在东征波斯、鼓舞士气时提到;时至近现代,弗朗西斯·培根,J.B.Bury在其《希腊史》中均有提及。其核心观点是,波斯人、东方人天生就不如希腊人。这是让西方学者两千多年来一直引以自豪的一个历史事件;前396年,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在小亚细亚集结大军向波斯内陆进军,阿格西劳斯明白当时希腊本土的反斯巴达联盟是波斯金钱所发挥地作用,“围魏救赵”之计使其东征计划功败垂成,此后再也没有机会了;发生希腊的“科林斯战争”(前395-387年)的真正操纵者是波斯人;雅典名将科农于前394年击败斯巴达海军,击败斯巴达海上力量,但他一直是为波斯效力的,前393年雅典利用波斯的金钱重修至比雷埃夫斯的长城。根据色诺芬《希腊史》原文的记述可知,“大王和约”就是“大王敕令”,斯巴达人在“科林斯战争”中并未获得期待的胜利,但是他们通过与波斯结盟在爱琴海上取得一定优势,以此取得胜利,《剑桥古代史》第6卷(新版)作者评论到“尽管对敕令的确切内容尚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份敕令,而不是和约。”;大王和平敕令是波斯通过斯巴达控制希腊半岛局势的重要文件,斯巴达挟“大王敕令”控制希腊诸邦,直至底比斯崛起,打破这一相对平衡的局势。

    四、公元前4世纪50/40年代:马其顿兴起时外界局势

  1. 希腊城邦:争斗不断、一盘散沙

  2. 波斯帝国:外强中干、苟延残喘

    徐松岩教授在经过上述四个部分的讲解后,得出以下结论:古代波希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对小亚细亚、黑海海峡以及爱琴海地区的控制权的争夺;公元前546年起到钱479/478年约70年间,小亚细亚西部希腊诸邦处于波斯帝国的控制下,之后便是希腊诸邦占优势的时期,前70年是雅典掌控该地区,斯巴达则控制其余20年,前387至前337年该地区处于波斯的控制之下,波斯控制约140年,希腊控制约90年;波希双方都曾在和约中强调“小亚细亚希腊诸邦自治”,其实际内容必须加以具体分析。

    徐松岩教授的讲授结束后便是提问环节,讲座内容一结束,直播间的众就纷纷感谢教授的精彩演讲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教授对希腊概念的起源与“希腊人”的来历、希腊城邦民众与精英对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同、波斯与希腊的艺术交流与文化交融、前6至4世纪地中海世界何种历史事件对希腊人民族认同产生影响与马其顿为何会在征服希腊后灭亡波斯等一系列问题作出耐心的作答和分析。大家热烈的提问完毕后,这次讲座也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徐松岩教授对色诺芬《希腊史》与波希关系进行深度剖析,提供了相关希腊史研究的新视角,为听众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更广阔的视野。

 

西南大学希腊研究中心研究生  李天舒 柳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