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首页   研究动态   大家访谈   学者风采   古典今译   论著选刊   学术沙龙   古典学评论   缙云书评   研究资源   关于我们
“越南学若干问题与一带一路研究”——于向东教授做客西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希腊研究中心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 2020-10-02 22:30:12  阅读:次)    
 

9月24日晚上七点,西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希腊研究中心学术讲座《越南学若干问题与中越一带一路研究》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黄河科技学院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向东教授主讲,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希腊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古典文明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会长徐松岩主持。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来自北京大学、郑州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60余名师生在线参与了本次讲座,包括提问环节在内,整个讲座共持续约1小时30分钟。

于向东教授长期从事越南历史与现状、南海问题、中越关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红旗文摘》《历史研究》《哲学研究》《国际问题研究》《当代亚太》《东南亚研究》等报刊发表论译文100余篇,出版著作8部,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0余项,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成果鉴定专家,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

晚上七点,讲座准时开始。主持人徐松岩教授先对于向东教授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随后于向东教授开始正式讲授。于教授本次讲座围绕三个大问题进行讲授,即宏观视角的何谓越南学、具体视角的认识和研究越南的几个问题以及中越一带一路合作的观察与思考。

首先,于教授开宗明义地讲解何谓越南学?越南学(Vietnamology),又称越南研究(Vietnamese StudiesVietnam Studies),即关于越南的学问。着重探讨的是以越族为主体、包括越南各其他民族所创造的历史文明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丰富内涵;越南文明与东南亚文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于教授指出,古代没有越南学的概念,但是在中国的学术发展中,有关于越南记载和研究的悠久传统,研究越南离不开中国文献。于向东教授指出,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越南学:首先,从文化空间意义上去理解越南,用一种思维方式与内涵去强调越南特色,在认识越南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特别是周边国家和民族相区别的文化空间存在的基础上去认识和阐释越南的居民及其习俗、心性和命运,特别是民族意识、民族思维的发展及其特征等;其次,从地理空间意义上去研究越南,即以今越南的地理范围、疆域版图为基础,与越南主体民族越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活动空间相关联的研究,同时也包括对另外类型、非越南族属的古代占婆文明和扶南文明的研究,例如沙兄(沙莹、沙黄,Sa Huynh)文化与熬克埃澳(Oc Eo)的研究;最后,从学科空间意义上去研究越南,这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凡涉及越南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民族、宗教、语言文学、文化艺术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学术研究都可以用越南学来涵盖,在这里,于向东教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于向东教授认为,我国对于越南学的研究,早期着重于对其语言文化的学习,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基础,从综合性意义上做出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学术成果;需要的是能对国家起实际作用的区域与国别研究。

其次,在认识和研究越南的三个具体视角这一点上,于向东教授先是对越南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基本国情进行了介绍,指出越南的地理特征是南北狭长、人口众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与中国地理、民族、历史与文化关系密切,而近代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革新开放深受中国影响,是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之一,并从中越关系史、文化交流、革新开放的视角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宗藩关系下的越南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二是越南传统文化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版”、“缩影”?三是当代的越南是不是经济非常落后的国家?于老师最后对这三个问题分别做出了解答。第一,郡县时代之后,在密切的宗藩关系时期,越南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与中国封建王朝存在封建义务的联系和约束;第二,越南传统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渍甚深,但越南化、本土化、文化的再创造性是其根本,移植的文化必须与越南实际相结合;最后一个问题于教授表示,越南30多年革新开放,实际上是益贫式增长,即民富在前、国强在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于教授提醒道,认识越南一定要注意到越南民族独立性、国家统一性、文化创造性这几个关键点;中国是崛起的大国,而越南则是东南亚地区崛起的地方大国;中越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又斗争是中越关系的常态。

最后,于教授谈到了中越一带一路合作的若干观察与思考。首先指出中越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存在的分歧,从2014年中旬的南海对峙、越南在经济上声称“去中国化”,到2017年越南积极与中国探讨与两廊一圈对接、参与第二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两国领导人互访、越南重视十九大学习借鉴,中越合作关系历经坎坷,双方具体的合作项目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中越存在着除海洋利益矛盾外的其他例如思想认知上的一系列问题;越南在中美之间一直实行大国平衡战略,美国不断地在军事合作方面拉拢越南力量对抗中国;最后,于教授提醒道,越南人,特别是越南当权者的思维方式是民族主义是第一位,社会主义第二位,并不会因为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共产党执政就会做出重大让步。

于教授的讲授结束后就是提问环节,讲座内容一结束,直播间的众就纷纷感谢于教授的精彩演讲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于教授对二征起义越南当今民族精神的影响、中法战争中越南扮演的角色以及越南近代的君主立宪制问题进行了耐心的作答和分析。大家热烈的提问完毕后,这次讲座也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在区域与国别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于教授的本次讲座剖析了越南这一中国近邻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民族精神,提供了观察越南的具体视角,为听众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更广阔的视野。

 

                                                                       西南大学希腊研究中心研究生  李天舒 柳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