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首页   研究动态   大家访谈   学者风采   古典今译   论著选刊   学术沙龙   古典学评论   缙云书评   研究资源   关于我们
西南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希腊大讲堂”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 2022-05-26 16:35  阅读:次)    
 

西南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希腊大讲堂”系列讲座——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塑艺术

2022年5月22日19时,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希腊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徐松岩教授,应丝路博闻邀请,参加“红蓝沙发系列”讲座,讲座主题为《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塑艺术》。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多方平台直播,主持人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董波教授,嘉宾为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和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亦箫。

晚上七点,讲座准时开始。主持人董波教授对主讲人徐松岩教授及与会嘉宾易华教授、宋亦潇教授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介绍了希腊半岛及爱琴海地区的历史分期。引出徐松岩教授自基克拉迪斯新石器文化至希腊化时代建筑和雕塑艺术的详细介绍。徐松岩教授开篇指出,文明是各地区之间的交往结果,方式有战争有和平,战争暴力短暂,和平持续绵长。讲座史料丰富多彩,分享的文物、遗址图片等均为徐松岩教授实地考察亲自拍摄的一手资料,徐老师观点独到、深入浅出,语言幽默,极具个人魅力。

讲座以希腊半岛及爱琴海地区文明更替的先后顺序展开。

一、基克拉迪斯新石器文化

徐松岩教授以旧石器时代“原始维纳斯”艺术作品为引,展现出人类的艺术萌芽。基克拉迪斯群岛,意为“圆圈”,位于地中海东部靠近爱琴海海域,群岛艺术活动于公元前4500-3500年新石器时代,与海洋关系密切。徐老师介绍讲解群岛中黑曜石生产生活工具和典型平锅形的陶器,特别指出,基克拉迪斯群岛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发现了大量的黑曜石、大理石,以此材料为基础产生了很多优质的作品,且原产于米洛斯(Melos)的黑曜石广泛分布于爱琴海两岸,以及“煎锅”陶工艺上海浪波涛装饰纹样,是海洋环境中,群岛居民生活的生动刻画和高度凝练。随后,徐老师将视角转向基克拉迪文化的活跃中心铁拉岛(Thera,又译锡拉岛,今圣托里尼岛),位于该岛南部港口城市阿克罗提里古代遗址。根据公元前16世纪的住房、仓库、厕所和床的遗址,种种迹象揭示出居民身高普遍不高等特征,且已拥有下水道等生活设施。紧接着,徐松岩教授展示出多幅铁拉壁画艺术和圣岛陶器,壁画艺术高超,技术成熟,陶工艺造型饱满,简洁大方,特别补充到壁画上的羚羊和陶器上的葡萄图案均为外来物种,是文化交流传播的力证。总的来说,基克拉迪斯群岛的艺术建筑水平要高于同时期希腊半岛水平,可见文明自东向西传播,深受西亚北非地区影响。

二、克里特文明时期的建筑和雕塑艺术

徐老师精彩地讲解完基克拉迪斯新石器文化的相关考古发现后,便开始对克里特文明时期的建筑和雕塑艺术进行讲述。首先,徐老师介绍了克里特时期考古发现最重要、同时也是作为古老的克里特文明中心的克诺索斯迷宫的模拟复原图,带大家一睹四千多年前的爱琴文明的风貌。之后,徐老师展示了一些从克里特出土的精美的陶器图片,包括米诺斯的一种“大缸”。这些陶器沿袭了新石器时代的波浪纹特征,具有别具一格的美。而将近半人高的“大缸”则表现出米诺斯王朝权力的一种分化,比如说进贡,收税机关与权力机关之间的复杂关系。徐老师提到克诺索斯宫殿的遗址,当然,关于它的真实性一直以来是有争议的,这有待于新的技术对其进行检验,通过这两张图片,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异域文明的巍峨美丽。这些壁画简单展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其中“迷宫壁画”中左图表现的是当时的牛羊献祭,而右图的海豚画则表现了一种海洋文化。其后的三张关于牛的照片则显示出克里特人对牛的崇拜。随后,徐老师展示了几幅黄金饰品,可以说琳琅满目,他们都是归贵族所有;其中两只黄金马蜂,据说它的纯度达到98%,无愧为“镇馆之宝”。紧接着,徐老师介绍了关于克里特文字的一些考古发现,线性文字A虽到目前为止未被破解,但相信迟早会有被释读成功的一天,而“活字排印”则让我们穿越数千年看到了古人的大智慧。

三、 迈锡尼文明时期的建筑和雕塑艺术

徐老师首先介绍了迈锡尼文明是位于希腊大陆的一种文明,是克里特文明灭亡后继之而起的古代文明。一些陶器、金杯和金剑的照片反映了当时的迈锡尼文明的发达程度,这些器物各个精美别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随后,徐松岩教授集中展示了迈锡尼文明的遗址,“狮子门”是由许多巨大的石块组成的,石块硕大无比,透过狮子门,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巨大的城墙因不知道制造者和制造方式而被称为“独眼巨人”墙。而后则展示了当时的圆顶墓的构造情况,徐老师介绍说,这种圆顶墓是人死后开顶埋葬再封顶,在迈锡尼墓圈曾发现有金面具。徐老师介绍,在荷马史诗中提到过盔甲和野猪獠牙头盔,它无防护作用,但是却是权势的象征。在随后出现的了几条蛇的艺术品中,徐老师据此猜测因为埃及人也崇拜蛇,那么,迈锡尼文明是否与埃及文明存在一些联系?同时,徐老师也介绍到,蛇在古希腊神话与与“复活”相关,并且蛇蜕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后几张关于特洛伊城的图片引起了听众的浓厚兴趣,无论是从荷马史诗,还是其他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都了解过关于这场战役的相关内容,徐老师介绍了特洛伊城的地理方位以及战争的相关情况,给听众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讲解。最后,徐老师展示了迈锡尼的金箔和一些黄金饰品,还包括“阿伽门农”的金面具,这些无一不是精美的物品,令人啧啧称奇。徐老师解释道,此“阿伽门农”金面具其实并非阿伽门农本人,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制作的精美。至此,徐老师对迈锡尼文明的讲解告一段落。

四、 荷马时代至古风时代希腊的建筑和雕塑艺术

特洛伊城陷后八十年,希腊本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浩劫,多利斯人南下毁灭了已有的文明,原先也已经出现的文字、城墙、国家消失了,一切似乎从头开始,被学者们称为“黑暗时代”。考古学描述这个时代,是按照陶器图形特征排序的。随着殖民运动的兴起,希腊人走遍地中海,东方的影响加上他们自己的创作,希腊艺术进入“新时代”。以原始几何陶为例,陶器又回归到了希腊文明原初的特征。古风时代的男女青年雕像,特点在于突出的眼部,鼻子形状也与现代希腊人不同。地中海沿岸炎热的环境,适于工匠观察现实,造就了古风时期仿真、健美的人体雕塑。出土的斯芬克斯雕塑,印证了埃及人、斯基泰人和希腊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时期也成为受东方艺术影响最明显的时代。

接着,徐教授介绍了希腊科学技术最具代表的几项成就。其一是位于科林斯地峡的“Diolkos”,用于从陆地上转移航船。接着介绍了位于萨摩斯岛的攸帕里诺引水隧道出口与水下防波堤,皆建于公元前6世纪,其中隧道直径2米,长度达900米以上,我们可以从希罗多德的作品中找到相关记录。

五、 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的建筑和雕塑艺术

这个时期的雕塑内容多为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墓碑上也会篆刻浮雕,记录墓主生前的事迹或是其他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性强,部分墓碑顶端缀以火焰棕榈纹。比雷埃夫斯博物馆存放着诸多从当地海域打捞上来的神像,保存完整,制作精良。

阿提卡“红画陶”上绘制了提秀斯杀死牛怪的传说,绘画水平相当高;也有部分陶体绘有战争故事。徐教授还补充道,陶器制作过程中的失败品并不会浪费,而是作为“陶片放逐法”的选票加以二次回收利用。而保存至今的科林斯的柱头以希腊古典晚期和罗马时期居多,它因为制作精细,难以完整保存下来。讲至中途,有网友针对壁画颜色进行提问。借此,徐松岩教授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画师所使用的矿石颜料,并延伸至古埃及人颜料千百年不褪色的高超的技艺。

雅典卫城的微观模型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的城镇盛况,还原了当时的帕特农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时至今日,雅典建筑的限高仍以卫城为基准,因此城市中不见摩天大楼,最高的建筑约为五层。徐教授运用相片,带我们“穿越”至古典时期,介绍了希腊与罗马柱式建筑的差别、雅典卫城周边的民居遗迹,行往亚里士多德的故乡斯塔吉拉卫城,参观了雅典集市(Agora)、公民大会会场(Pnyx)和柏拉图学园遗址。观众们也随着教授的介绍领略了本土以外保存最完好的希腊神庙(位于西西里阿格里真托)。博物馆中还保存下来丰富的雅典卫城相关的考古文物。接下来,听众一同见证了以弗所、埃皮道鲁斯、米利都等大剧场,奥林匹亚、德尔斐、地峡、涅米亚四大竞技会以及迪迪玛神谕所、医神庙、赫拉神庙等代表性地标建筑。

最后,徐松岩教授做出结论,希腊的艺术明显受到埃及和西亚的影响,埃及的作品宏伟气派,彰显古老大国风范。去往埃及,便可以直观地感受二者的异同。教授的讲授结束后,提问环节开始,直播间的听众们对此番精彩的演讲表达感谢,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徐教授对观众们针对希腊艺术风格的比较与影响的提问进行解答,头脑风暴的热情持续良久。大家热烈的提问完毕,时钟来到翌日凌晨,持续5个半小时讲座也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徐松岩教授以实地考察的经历对荷马时代至古风时代的希腊建筑与雕塑艺术进行深度剖析,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视角,为听众们带来了一场学术和视听盛筵。

西南大学希腊研究中心研究生 王瑜凡 张满田 张雨晴

延伸阅读:

1.【美】理查德·西奥多·尼尔著,《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翁海贝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20年版。

2.【美】约翰·格里菲思·佩德利著,《希腊艺术与考古学》,李冰清译,孙宜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5年版。

3.【英】保罗·卡特里奇著,《剑桥插图古希腊史》,郭小凌译,山东画报出版社,济南,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