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首页   研究动态   大家访谈   学者风采   古典今译   论著选刊   学术沙龙   古典学评论   缙云书评   研究资源   关于我们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伯罗奔尼撒战争、修昔底德陷阱——习主席的演讲教你重读“世界史”
(发布日期: 2017-02-22 14:25  阅读:次)    
 

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在演讲当中,习主席提到了 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早出现在法国十九世纪作家大仲马1844年出版的小说 《三个火枪手》 中, 英文原文是:One for all,all for one。

1868年秋天,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附近遭遇洪水袭击,又因为当时瑞士刚结束了内战,成立联邦国家仅20年,瑞士官方就发起了一场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口号的救援运动,以此来唤起国人的责任意识以及维护团结统一的国民精神。

1902年,这句话的拉丁文“Unus pro omnibus, omnes pro uno”被刻在了瑞士联邦宫的穹顶。现在,这句话几乎成为了瑞士的国家座右铭。

2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

习主席提到了近代史上,人类对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360多年前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 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 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是于1648年10月在神圣罗马帝国明斯特市和奥斯纳布吕克市(威斯特伐利亚区)签定的一系列和约。

和约由《明斯特和约》(签约双方为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以及各自盟友)和《奥斯纳布鲁克条约》(签约双方为神圣罗马帝国和瑞典帝国以及各自盟友)组成,象征着三十年战争的结束。

泰尔博赫绘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仪式

同时,它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被誉为“影响世界的100件大事”之一。

3 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

1864年日内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原始文件

日内瓦(四)公约包括了: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第二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第三公约《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第四公约《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

于1950年10月21日生效,1977年6月10日在日内瓦又签订了日内瓦(四)公约的两项附加议定书,并于1978年12月7日生效。

公约被认为是国际主义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约束战争和冲突状态下敌对双方行为规则的权威法律文件。

中国于1956年加入此公约。目前,已经共有196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方式成为《日内瓦公约》的缔约方。

4 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发表了著名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宣言提出的十项国际关系原则包括了这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

5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习主席也提到了国际红十字会。

“ 1862年,亨利·杜楠先生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追问:能否成立人道主义组织?能否制定人道主义公约?“杜楠之问”很快有了答案,次年,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应运而生。经过150多年发展,红十字成为一种精神、一面旗帜。”

在这里,先介绍一个人。他是红十字会的创办人,后人尊称他为“红十字会之父”。1901年首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亨利·杜楠,瑞士商人和人道主义者。1862年,他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沙斐利洛的回忆》(Un Souvenir de Solferino)。

当中建议设立一个民间中立的救援组织,以便在战争发生时,能及时救助在战场上受伤的伤兵。出版后,杜南周游欧洲各国来推展他的想法。

1863年,瑞士赞助了一个国际会议以讨论实行杜南的想法的方法,共有16个国家参与了这次的会议。在1864年有12个国家签署了该文件,成为国际红十字会和首个日内瓦公约的基础。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的人道主义机构。根据《日内瓦公约》以及习惯国际法的规定,国际社会赋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特权和法律豁免权,保护国内武装冲突和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受难者。这些受难者包括战伤者、战俘、难民、平民和其他非战斗员。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世界上获得最广泛认可的组织之一,并在1917年、1944年和1963年三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6 伯罗奔尼撒战争

关于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习主席也提到了几次世界大战。 “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从公元前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

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

战火从西西里岛到小亚细亚,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卷入了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常被称为是“古代世界大战”。

战争的结果虽使雅典丧失了其强国地位,但战争的结束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希望,尤其是经历耗日费时的战争之后,人民对和平和自由的渴望。

7 修昔底德陷阱

在讲到大国关系时,习主席再次提到“修昔底德陷阱”。 “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 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

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公元前400/396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传世,该书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

修昔底德陷阱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T. Allison)提出,指的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这一概念来自修昔底德的名言“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发表演讲说,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8 达摩克利斯之剑

关于核武器,习主席指出,核武器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实现无核世界。

“核武器是悬在人类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实现无核世界。”

达摩克利斯是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叙拉古的僭主狄奥尼修斯二世的朝臣,他非常喜欢奉承狄奥尼修斯。他奉承道:作为一个拥有权力和威信的伟人,狄奥尼修斯实在很幸运。

狄奥尼修斯提议与他交换一天的身份,那他就可以尝试到首领的命运。在晚上举行的宴会里,达摩克利斯非常享受成为国王的感觉。

当晚餐快结束的时候,他抬头才注意到王位上方仅用一根马鬃悬挂着的利剑。他立即失去了对美食和美女的兴趣,并请求僭主放过他,他再也不想得到这样的幸运。

理查德·韦斯托尔绘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Sword of Damocles),1812年

9 《巴黎协定》

讲到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习主席提到了《巴黎协定》。 “ 《巴黎协定》 的达成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我们不能让这一成果付诸东流。各方要共同推动协定实施。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

《巴黎协定》共29条,当中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从环境保护与治理上来看,《巴黎协定》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标”。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

10 日内瓦会议

习主席还特意提到了中国对于日内瓦的特殊情感。 “ 对中国来讲,日内瓦具有一份特殊的记忆和情感。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 日内瓦会议,同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共同讨论政治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停战问题,展现和平精神,为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智慧。”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中国政府任命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首席代表,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为代表。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

1954年,周恩来率团代表中国政府参加 日内瓦会议

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转载自:http://www.cawh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881&extra=page%3D1